爱你中文网 > 修真小说 > 都市藏真 > 正文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厄斯科多
    “比如在这里俯拾皆是的沙谷树这种棕榈科植物的树干剖皮后加以捣碎水稀释可以制成淀粉是当地很多土著人的主要食粮沙谷粉即香江及粤省茶楼里的甜食西米露(西谷米即沙谷米)的原料。”

    老王说了一种很普遍的植物沙谷树果然李方露出一种恍然大悟的样子这种树木还是很多的李方在这里经常见到。

    “这个我知道。”李方开口道。

    老王笑着道:“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呢!喜生于湿地的沙谷树群会给当地人带来很多农副产品比如沙谷树粉制成的色la逼饼浇上榴莲棕榈糖椰汁浆最佳。”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也没吃过。”李方有点垂头丧气的道。

    “你才在这里待了几天?沙谷树的作用可多了比如沙谷树的果子、沙谷树粉及椰汁、班兰香叶汁制成的千层糕都是本地的特色产品。

    沙谷树粉制成的炸虾饼onde-onde甜点蘸上椰子丝味道清香一流在邦加勿里洞也叫 ongol-ongol值得一提的是其种子rem逼yak很丰产个子大肉厚在这里人们将其腌渍食用。”

    “这些东西我怎么没有见到过?”这个时候李方怀疑的道。

    老王哈哈大笑道:“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也可以说是悲哀就像我们国内的一些人崇洋媚外啊!不管是印尼还是东帝汶社会在苏哈托的亲美政权的长期毒害下往往崇洋媚外。觉得月亮是外国的圆。

    他们就像国内都一样用大量外汇进口澳洲、美国的温带水果苹果、葡萄及加州橙等导致不管是印尼大城市的果摊上还是在东帝汶的水果摊上都是外国产品就连我们国内的水果这里也没有少进口。

    而他们本地自己的水果品种却日见其少原来我还见到过现在直接就绝迹了。当然乡下肯定还有但那里可不是你们能够去的所以你们没听说过也正常。”

    老王这么一说韩孔雀和李方全都无语了这一点还真的像是国内不过国内还好一点毕竟地大物博很多人是吃不起外国进口水果的所以本地水果还是占大头。

    而这东帝汶是岛国。本身经济就很弱外来产品稍微侵蚀本地产品就失去立足之地了。在加上这里贫富差距太大本地水果就更加没有市场了。

    能够吃的到的想要吃更好的吃不起的什么样的东西都吃不起甚至都吃不饱这就是东帝汶的现状可以说贫富差距太大。而且富人很少却控制着这里百分之九十九的财富而作为百分之九十九的穷人却只占据百分之一的资源。

    “这里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这个时候李方也起了兴趣。

    “乳kem。”老王毫不犹豫的道。

    “乳kem?什么东西?”李方疑惑的问道。

    “乳kem也是一种野果乳kem的外貌形状有点像我国北方的山楂果树干、树枝也长满刺但果皮更滑润。果肉更细腻具浓郁香味及酸甜可口不过这种水果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里的人对于本身拥有的大量优秀。且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本土水果却妄自菲薄。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不积极研究开发任其衰败甚至绝迹这绝对是一种悲哀。”老王叹息道。

    韩孔雀此时开口道:“也就是我们华人注重这些也能够看到这里面的利益。”

    李方道:“注重又有什么用?当地人土人不种植不保护而我们种植了我们保护了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了财富他们有眼红这样还不如不做。”

    对于这里的土人是什么德行韩孔雀也听说过一些所以也就不做置评。

    老王此时插嘴道:“我们不谈这个还是说些高兴的事情一些水果还是很好的像是一种叫asam berani的水果在google上也可以找到其图片山野里最多属平民果品轻轻一捏其壳即碎内肉为粉状香味四溢、酸甜适度的薄薄果肉还有坚硬果核。

    再就是蛇皮果了这个知道的人比较多它在这里还算卖得不错也有出口美国、日本及香江的最近也有卖到我门国家的了。

    杜菇(du裤)在这里家喻户晓以南苏门答腊省会巨港(palembang)的为最佳雅加达大街小巷摆卖的都表以du裤 palembang以示质量优良此物清凉解毒百吃不厌。”

    老王一边说着一边带着一丝叹息他的话语之中带着一种浓浓的回忆。

    “王叔是本地华人?”韩孔雀判断道。

    “嗯?”李方疑惑的看着老王道。

    老王一愣接着就若无其事的道:“原来在印尼生活后来去了西帝汶再后来就到了东帝汶最后就来这里了。”

    虽然老王说的轻描淡写但从这一系列的变迁当中韩孔雀和李方都听出了其中的辛酸。

    以老王的年纪如果他长时间居住在印尼显然印尼近代的排华运动他是经历过了的。

    韩孔雀和李方都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全都没有吭声。

    “哈哈不要因为我而难过毕竟现在国家富强了我们在海外的华人也能够扬眉吐气了你们不是对这里的水果感兴趣?其实还有很多水果是可以操作一下的。”老王哈哈一笑打破了有点沉闷的气氛。

    “本地的菜类果类价格都不便宜本地产的柑果也要5到10千盾一公斤越大个越贵我只买得起五千盾到七千盾的超过这个价我就不选择买柑果也有从中国进口的碰柑较甜要12千盾一公斤。”老王笑着道。

    “用盾来交易?”韩孔雀问道。

    老王道:“盾其实是印尼的货币这里现在主要用美元你们看这是原来的货币。”

    说着老王从口袋里掏出两张纸币韩孔雀一眼就看到了上面的汉字。

    “厄斯科多?这里的货币上怎么有汉字?”韩孔雀问道。

    老王苦笑道:“1975年之前东帝汶还是葡萄牙的海外省当时东有自己的货币叫埃斯库多纸币上还印有汉字就是这四个字厄斯科多。

    不过在东帝汶2002年独立后没有能力发行自己的纸币所以就用美元了要不然就用印尼的货币所以这种埃斯库多就消失了。”

    “这也没什么就连东帝汶的邮票都是在海外印刷的何况是纸币即使能印纸币也缺乏管理这些纸币的人才所以索性就用美元了。

    不过东帝汶发行自己的硬币(也是在海外铸造的)对其国内的美元经济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从长远来看等东帝汶能够真正自立了、富强了它还是要发行自己的纸币的毕竟有自己的货币对其经济发展会更有利。”李方道。

    “这个不是重点我是想要知道为什么当年这里的货币上会出现汉字。”这个才是韩孔雀关注的重点一个国家的货币上出现了别的国家的文字这个可不是小事。

    老王缓缓的道:“葡萄牙殖民时期的东帝汶厄斯科多的纸币上也印有汉字原因主要是东帝汶生活着大批的华人华侨殖民者为了维护统治也将汉字印在它们发行的纸币上。

    早在明清时代就有中国人‘下南洋’来到东帝汶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华人在葡萄牙殖民时期迁居到东帝汶1975年前全东帝汶十三个县每个县都有华校除设在帝力的是由幼稚园至到中学外其他地方的均为小学。

    当时华文教育较为普遍甚至在东帝汶的货币上都有华文足见华人影响力之大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帝汶遭受过两次较大的动乱当地华人亦难幸免损失惨重其中最令他们痛心和遗憾的就是华文教育被迫中断。

    一九七五年前全东帝汶十三个县每个县都有华校除设在帝力的是由幼稚园至到中学外其他地方的均为小学当时华文教育较为普遍所以在东帝汶过去的货币上都有华文。

    但一九七五年发生政变后华校均被当局关闭华人子弟失去了系统学习中华文化的机会经过二十多年时间已整整一代华人既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写汉字更谈不上了解中华文化。”

    韩孔雀和李方全都沉默了下来这样的事情虽然早就听说过但绝对没有从一个老华人口中听到那么震撼。

    虽然老王没有说一句他曾经经历了什么但从他那缓慢的话语沉重的口气当中韩孔雀和李方都能够听出那里面有着多少辛酸。

    “我们不说这个就说这里的水果只要操作的好还是大有可为的李方也许知道但小韩你肯定不知道印尼盾也就是卢比跟人民币的汇率是两千多比一所以不要看这里的水果动不动几千盾一斤其实是很便宜的。”老王看气氛沉闷立即改变话题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