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中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第一臣 > 正文 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
    朝中诸公激烈争论此刻钱唐拿出张希孟的话作为依据据理力争而不管是支持他的还是反对他的都没有太多意见至少不敢直接说张希孟是胡说的他的话就是放屁……

    这种情况似乎比起争论本身更有意思。

    胡惟庸怔了一下笑道:“张太师确实说过这话……我看这样吧不如规定份额比如出身寒门的子弟要在学堂里占到七成钱郎中以为如何?”

    钱唐略微沉吟他也没想好怎么应付可谁也没有料到江楠居然开口了。

    “不成!”

    胡惟庸大惊虽然江楠肯定不是他这边的但是这位直接驳斥他还是很震撼的。

    “请江尚书指点!”胡惟庸微微躬身显得很谦逊。

    江楠直接道:“这种规定比例对谁都不公平。我以为穷苦子弟缺的是从蒙学开始的培养缺的是资源的倾注。这些都不做只是规定比例不免滥竽充数而且如何界定寒门和富裕之家?只怕也不好说。”

    江楠顿了顿又道:“我还记得当年说是让女子入朝为官结果有议论就是要拿出多少名额交给女子。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还是如出一辙?”

    江楠之所以站出来说话除了是她自己经历过知道比例分配是个什么东西还跟儿子张庶宁有关系。

    毕竟张庶宁的发现不光告诉了张希孟也告诉了老娘。

    江楠仔细研究过她基本上同意儿子的判断。

    就拿现在大明朝堂的女官来说数量大约占了一成五左右能独当一面的数量并不多。更没有出现女人做官了就抢了男人多少位置的情况。

    总的来说还要看一个人的才华能力能不能胜任。

    像江楠这种包括韩秀娘周蕙娘她们就在朝中已经靠着自己本事证明了不弱于男人的事实没有人会质疑她们到底行不行……

    所以说准许女子为官既不是什么牝鸡司晨啊也不是要规定多少比例……只说是不要设置障碍门是打开的有本事就进来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区分。

    别看女人在家多数做饭但真正的好厨子往往都是男人最要不得的就是先入为主。

    而且从张庶宁的讲述中江楠发现穷苦子弟他们需要的是教育资源的投入需要的是给他们努力的机会。

    没有这些准备不让他们掌握足够的本事技能直接塞给他们名额入学之后不还是一事无成吗?

    进入官场也成了笑话!

    这样一来不正好证明了魏观等人说得对穷人子弟就是不行吗?

    可事实是这样吗?

    说到底要的还是两个字:“公平!”

    你有本事坐到多高的位置拿到多少的收入都不会有人质疑。

    真正可怕的是德不配位!

    江楠的几句话就让胡惟庸脸上发红连忙道:“是我一时疏忽了。”

    江楠也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短短交锋胡惟庸就闭嘴了站在反对这一边的就只剩下汪广洋等人战力去了一小半。

    汪广洋太聪明了他已经看出来这事硬抗肯定不行了他随即道:“既然不好规定名额依旧要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总不能谁都能进吧?几个最顶级的学堂也就那么多名额啊!”

    他的话刚说完宋濂站出来接招了。

    宋濂的情况大家伙都知道他早年求学饱尝艰辛很知道求学的艰难。就像是胡惟庸他们说话讲的是寒门。

    所谓寒门那也得有个门啊!

    真正的穷苦人家根本达不到这一点所以说按名额分配根本就是扯淡完全行不通。

    所以宋濂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他从容笑道:“确实需要考试……但这个考试需要妥当设置题目。比如说一篇文章诗词歌赋还有些琴棋书画弓马骑射……等等这些都不能作为考试内容。可以在入学之后设立相应课程但是在录取这一块绝不能有这些东西!”

    “毕竟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穷人能轻易接触到的。而且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名师出高徒。可是在很多地方连名师都找不到又上哪培养出高徒?”

    “所以我以为考试就是基本的文字功力算学物理化学天文常识历史国法……以中学所讲内容为主可以适当增加题目的难度但是不能借着考试为名刻意阻挠穷苦子弟入学。”

    宋濂沉声道:“正因为如此我建议要把考试出题的权力收回朝廷由教化部负责!”

    刘伯温也急忙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几个学堂的开支朝廷给了那么多……不能我们光出钱不管事任凭学堂折腾这事情无论如何也说不通!”

    汪广洋一怔忙道:“学堂的老师应该更知道要怎么教学生要录取什么样的学生。我看朝廷不必越俎代庖吧?”

    刘伯温冷冷道:“我看学堂的老师更知道如何招收自己喜欢的人如何私相授受败坏公器!”

    汪广洋立刻皱眉头怒道:“你也是朝廷重臣说话可是要证据的不然败坏清誉无端生出许多纷争你可要负责!”

    还没等刘伯温继续驳斥徐达冷笑了一声“汪参政你想要证据我们御史台会满足你的!很凑巧我现在手上正有几个有关师德的案子既有济民学堂也有复旦学堂。至于北平大学堂的问题由于留守司暂时不纳入御史台管辖我正在请旨上位。等案子查清楚拿到了真凭实据我会立刻交给汪参政的。”

    以徐达的地位和权势确实不会说假话汪广洋也没有胆子和他争辩整个局面看起来已经是大势已定!

    但公平谁都会说到底怎么才算是公平啊?

    现在的局面就是这样尽管多年兴学义务教育法也颁布了但老师学校依旧是稀缺资源。

    好的学堂一年加起来也招募不到一万人而一年的适龄考生只怕要在百万之上。

    绝对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应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汪广洋不再争论不是他认输了而是他仔细盘算过这事情就不好办!

    甚至可以说就是无解的。

    “孙相大家都说了这么多了您该拿出个态度才是!”汪广洋把皮球踢给了孙炎。

    孙炎微微冷笑现在想起我来了我刚刚说不许士大夫班师回朝你怎么反对那么起劲儿?

    “这事情确实棘手但也不是无解……济民学堂复旦学堂这些年都有师范班主要是培养老师。我以为还远远不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我们在整个大明境内要设立十所左右的师范学堂。先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其次我们可以增加一条规定凡是参与科举考试的人必须有三年蒙学或小学的任职经历而且还要考评优等才能参加科举!”

    孙炎又道:“再有一点小学升入中学也要进行统一考核要确保中学生的成色!再把中学的情况纳入地方官吏的考评!”

    孙炎侃侃而谈在场的众人不管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都对这位刮目相看不愧是张太师身边的人办事就是周全!

    实际上孙炎再给整个教育体系打补丁。

    这倒也不是说张希孟当初就弄错了实在是基础条件不一样要不是这些年的准备孙炎也没法大刀阔斧。

    他的思路也不复杂首先解决蒙学和小学的老师缺口建立师范学堂逼着那些想考科举的人先去充实地方教几年书。

    这样一来保守估计能给地方带来上万名还算不错的老师加上现有的老师数额虽然说缺口依旧非常大但总不至于没法维持。

    一旦大批的蒙学小学运转妥当就会有大批的贫家子弟获得更进一步的机会。

    随后是进入中学的考试这一关至关重。

    只要能升入中学接下来就有了进入最顶级学堂的资格。

    当把中学办学的成绩和地方官绑在一起的时候这个中学就不能是什么人都可以进来。

    总体来说富家子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机会也会更多。

    但是一旦分母变得足够大贫寒子弟的机会也就多了。

    本着往死里卷的卷王精神总会有相当多天资过人的贫寒子弟通过厮杀顺利跻身好的中学进而进入顶级学堂。

    至少会比现在的局面好上太多了。

    沉默半晌的胡惟庸突然开口“孙相所想极是只是这么个怕是要花很多钱吧?光是几所师范学堂就不是小数目!”

    孙炎哈哈一笑“确实如此胡参政理财多年这个办学的事情就交给你负责还望胡参政不要推脱也不要浪费时间!”

    胡惟庸一愣这个孙炎竟然把这活推给了自己?

    正在此刻徐达又开口了“孙相我以为你的安排还忽略了一件事。”

    “什么事?”孙炎下意识问道。

    徐达笑道:“以后武学招生也从各地优秀的中学生中出!”

    汤和点头道:“没错爵位可以世袭但是军中职位必须自学堂而起就算是我的儿孙他们考不上也不能领兵!”

    这两位军中国公的表态几乎是一锤定音剩下的只是怎么落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