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中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第一臣 > 正文 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孙子
    别说放在大明朝就算是放眼几千年的历史这一笔私人赠与都堪称规模最大数量大到了难以计量。

    黄金二百万两白银七百万两其余珍珠、钻石、珠宝不计其数另外还有黄金佛像各种珍本古籍。

    全部算起来只怕五千万两不止!

    人们不得不感叹朱英的惊人财富。

    这家伙灭了好几个南洋国家而南洋诸国普遍盛产金银加上寺庙众多积累了不计其数的财富朱英多半是都给搜刮到了手里随后又转给张太师。

    不得不说这对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还真是让人羡慕嫉妒啊!

    张太师当年捡了这个兄弟还真是赚大了。

    各种报纸连篇累牍都在报道唯独张希孟丝毫高兴不起来。

    甚至老朱来找他喝酒庆贺张希孟都苦着一张脸。

    “先生朱英那小子这么有钱他都没献给咱反而是给了你你们的兄弟情还在父子情之上啊!”

    张希孟无奈给了老朱一個白眼“主公要不我现在就转赠给主公吧!”

    老朱怔了下连忙摆手“不必咱可不想麻烦。”

    麻烦?

    这事还有麻烦?

    确实因为朱英赠与张希孟的数额太大无论如何也要缴纳税赋的如果张希孟再转给老朱就又要交一手。

    这么一折腾大部分钱财都要留给朝廷了。

    事实上中书省那边已经磨刀霍霍……大明朝有关财税的最重要交锋即将展开了。

    陈迪一案其实已经明确了皇家财产都要清楚明白该交税的部分一点不能少。那些巨富之间赠与遗产也肯定是要交税的而且最高税率定在了五成五!

    这是个很玄妙的税率。

    源头还是张希孟。

    因为张希孟在总结陈迪的案子说了一句是大明造就了富人。你们是靠着时代积累下过人的财富并非你自己的本事多了不起时代的成全排在了第一位。

    既然如此在制定税率的时候必须体现这个精神因此将最高税率定在五成五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张太师绝对有种一言而为天下法的无上权威。

    只不过这项法律公布了没几年首先就用到了张希孟的头上。而且还是好兄弟朱英给他送上门的。

    这个税到底要怎么算绝对是个大工程麻烦到了极点那种。

    老朱不想掺和就是怕火烧身。

    鬼知道这玩意有多麻烦。

    张希孟也只能徒呼奈何事情已经发生了除了硬着头皮接下来还能有什么办法!自己定的法律落在了自己的头上这似乎是立法者的必然。

    比如说商鞅变法怎么算成功了呢?

    不是秦国蒸蒸日上横扫六国而是他被五车裂作法自毙……没有人能逃脱这套法令没有人可以例外也就意味着没有漏洞。

    唯有如此才能算是成功。

    现在这事情落到了张希孟自己头上那么庞大的财产你能算明白吗?

    众人的目光朝野上下甚至许多藩国的人海外学者夷商都把目光放在了这件大事上面。

    沉默了一段时间的中书省开始了行动他们派遣了一批人手开始清点财产而且非常凑巧在这一堆人里面就有个叫张承天的小子!

    没错张家老二被调到了京城作为地方上有些成绩的财税官吏协助处理这件大事。

    张承天哪里能不明白这分明是一个大坑。

    让他去查自家的财产就算查清楚了那也说不清!

    中书省的这帮人简直坏得冒烟。

    时至今日张承天也不得不相信他爹在朝中的确没有私党。甚至还有不少人想要败坏张太师的名声至少留下那么一点污点。

    毕竟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稍微安心点。

    不然张太师功成身退留下了无可挑剔的榜样。

    后世就会有太多的人会拿张太师的标准要求接下来的官吏让他们清白做人老实做官这是很多人从心里无法接受的。

    所以适当给张太师泼点脏水也是情理之中。

    张承天跟着老爹学了多年又在下面混了这么长时间虽说距离老狐狸还有些差距但是很多事情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叔你坑了我爹知道吗?”

    张承天很不客气对朱英道随即朝着鸭腿狠狠来了一口咬得滋滋冒油。论起烤鸭还是应天的好地道!

    朱英却是笑容不减“傻小子我要是不把这些钱拿出来日后就不会有人借着我来诋毁大哥吗?”

    张承天微微一怔却是无言以对。

    朱英慢条斯理卷了一卷鸭肉放进嘴里细嚼慢咽。

    “大哥走到了今天文治武功人品功绩全都无可挑剔。他就是当世圣贤我也不过是想把一些事情早点清算清楚省得让他不得安宁……大哥该过些舒舒服服的安稳日子他不该为了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糟心。”

    张承天沉默良久终于道:“叔我才发现原来你才最在乎我爹你们的感情真好!”

    朱英伸手敲了张承天额头一下“傻小子是不是觉得自己很聪明?你还差着行市呢!这一次的事情你准备怎么处理?有把握吗?”

    张承天呵呵一笑“把握不敢说多大但我在下面办了好几次分家析产的官司。这一次的情况并不复杂只不过是钱数有些多罢了我心里头有数!”

    朱英大喜“那我就看你小子的表现了。”

    两个人交流之后张承天果断投入到了朱英财产清算的行列。

    一天两天足足半个月之后。

    中书省派遣出来的官吏终于拿出了初步的结果朝廷还需要向太师府转交五百万贯的退税双方就算两清了!

    “什么?”

    面对这个结果孙炎傻了罗复仁等人也都傻了。

    这个账怎么算的?

    朝廷一点捞不到怎么还要倒找钱啊?

    这不科学啊?

    “把人都叫来我们要查卷宗。”

    很快下面人就送来了十几个木箱子张承天也随着官吏之中脸上都是自信的笑容……

    算吧你们保证会吃亏的。

    因为朱英的财产真正的大头儿绝不是这几千万的浮财他的不动产才是惊人骇目的。

    首先朱英最早在广州驻兵那时候他就有上百万亩的甘蔗田那是作为进军云南的军费来源。

    彼时朱英就给朝廷提供了几百万贯的军费随后是进军云南之后虽然没有了蔗糖但是却有了更值钱的滇铜。

    现在市面上的铜器有一大半都是来自云南的铜料。

    这又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随后朱英铲平了许多土司又收拢了南掌、缅甸、暹罗等国王室的产业其中宫殿土地奴仆不计其数。

    另外他陆续废掉了上百家大型寺庙。

    从这些庙宇当中收拢的财产也是惊天动地。

    如果全数折价朱英手上的财富绝对超过十亿两足以让和珅都汗颜。

    这一次等于是废了朱英的封国让他回京。

    朱英快快乐乐回来了并且把财产转赠太师府。

    张承天在这里据理力争拿到了一个最关键的说法这不是朱英向张希孟赠与多少钱而是朱英将财产的所有权转赠张希孟并且授权太师府替他全权处理。

    这也是合乎规矩的不然朱英那么多田庄土地需要怎么算?

    总不能收了这边的遗产税然后再和朱英继续算账吧?

    就算继续算账朱英向朝廷巨额捐赠之后他也能得到一笔免税的额度而且还非常大……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你今年只需要缴纳一万贯的税却交了十万贯多出来的钱总要有个说法吧!

    按照大明律向国家捐赠的行为是能够获得鼓励的包括相当的免税额度。

    所以张承天抓住了这一点反正朱英让太师府全权负责那就是把免税额度转给了太师府。

    这时候朝廷想要管太师府收税太师府也要跟朝廷算账!

    算来算去的结果就是朝廷需要再补给太师府五百万贯。

    “孙相你可以放心这已经是按照十年前的地价做账算的如果是按照现在的市价广东的土地云南的矿场价钱至少要高三成。至于缅甸等地的地价只怕要高出一倍彼时朝廷需要退的钱就要超过两千万了。”

    孙炎脸都黑了“太师太师心系天下苍生一向以国事为先现在朝廷开支紧张缺口极大他老人家应该会体谅朝廷……”

    张承天嘿嘿一笑“太师自然会体谅朝廷但朝廷也要遵照法度不能光占便宜不吃亏吧?更何况借着这一次的机会把太师府的财产说清楚对谁都是好事。孙相应该清楚其实这么算账朝廷已经占了大便宜可不要得寸进尺吃干抹净啊!”

    孙炎怔了许久无奈长叹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经过了再三确认最终的结果果然是朝廷向太师府支付四百八十五万贯退税。

    合并朱英交给张希孟的财产总计有六千万贯。

    几乎相当于大明一年岁入的四分之一。

    这么一大笔财产还真是让人流口水啊!

    “这笔钱拿出来设立一个助学金用来奖励贫苦学生吧!”

    张希孟笑着说道他前面的目的地就是龙场朱元璋还想去西南瞧瞧见见这里的各族百姓。

    张希孟也想顺便抱抱孙子……